據瞭望東方周刊昨天報道,北京市擬花7600億元治理霧霾,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就治理霧霾立下了軍令狀,如果治不好就“提頭來見”。王安順說,“提頭來見”既是句玩笑話,也是分量很重的一句話,說明瞭對治理霧霾的重視。
  當霧霾席卷中國,當中國的大部分城市在霧霾中變得模糊,當那些高樓大廈無法再展現自己的雄姿之時,治理霧霾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環保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民生問題。
  76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2013年北京市的財政收入是3661.1億元,7600億元相當於北京市兩年的財政收入。一個北京市就要花這麼多錢,那麼京津冀呢?長三角呢?整個中國呢?光治理霧霾就得搭進這麼多錢,那麼水污染呢?土壤污染呢?先污染、後治理之路走下去,不但與民眾幸福背道而馳,更與經濟發展的增長軌跡離題萬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不得不回過頭來為在創造財富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善後,這樣的“財富”有什麼含金�7600億元,是道沉重的計算題。
  “提頭來見”雖然有戲謔的成分,但是仔細咂摸,裡面何嘗沒有無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戰的嚴肅與悲壯。也許以前,抓不好經濟、拿不出靚麗的GDP數據,就要“提頭來見”,可現在,治理不好霧霾、提供不了安全清潔的空氣質量,就要“提頭來見”。這是一種執政理念的嬗變,可真要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落實到位,“提頭來見”就絕不能止於笑談。當然不是真的提頭來見,可是都花了這麼多的錢了,倘若還治理不好,該負什麼樣的責,受什麼樣的處分,要掛鉤,要明確,要形成制度。專家都說了,治理霧霾要花三十年,從漫天毒霧到藍天白雲,倫敦治霧花了半個多世紀,可見徹底治理好霧霾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在一任北京市長手上就能競全功的。這一任得治,下一任還得繼續乾,所以“提頭來見”不能只是一時的要求,更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考核硬件。北京在2011年率先提出“十二五”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具體計劃。然而,這一目標實施以來,被質疑流於空談。原因在於,始終沒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標準。所以,提頭來見得動真格的。
  軍令狀是立了,可對空氣質量限期達標的要求誰來評估,誰來考核,誰來處罰,誰來監督,得建章立制,成文成法。這樣,“提頭來見”的意識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任執政者心中,惟其如此,才能有朝一日,7600億元不用花在治理污染上,而是用在其他民生項目中。
  (原標題:7600億元與“提頭來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57oslw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